刘学然同志,男,1956年8月出生,安徽省利辛县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1年底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利辛县人民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执行局副局长职务。参加工作42年来,他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秉公执法、廉洁自律、淡泊名利,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在部队工作期间,1977年被所在部队树立为学雷锋标兵,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和1987年中国海军援助巴基斯坦舰艇抢修工作,由于完成任务成绩突出,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在法院工作的28年中,多次受到上级法院的表彰奖励,2004年在审理轰动全国的毒鼠案件时,近三百名犯罪嫌疑人亲属冲击法庭,其不顾个人安危,有效避免了犯罪嫌疑人脱逃恶性事件的发生;2008年因集中交叉执行工作成绩突出,被安徽省高级人民院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同年7月被安徽省高级人民院授予全省优秀法官荣誉称号;2012年11月,因连续六年对全县计生工作有突出贡献,被县政府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关键时刻方显共产党员本色。在大是大非面前,讲政治、讲原则,这是法院党组对刘学然同志的高度评价。2004年3月12日下午三时,利辛县人民法院对震惊全国的毒鼠强大案的十七名犯罪嫌疑人进行公开开庭宣判。嫌疑人的亲属组织了300余人,包乘四辆大客车前来旁听。为安全起见,利辛法院从各庭室抽调20名干警维持法庭秩序,并由刘学然同志具体指挥负责庭审安保。宣判刚一结束,就见旁听席上一阵骚动,嫌疑人的亲属情绪异常激动,先由20余人冲向审判台喧嚣、谩骂,高喊:“法院判决不公,我们得上告”。并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一起冲向审判区,企图乘混乱之际将嫌疑人劫走。此时刘学然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他在迅速指挥值庭干警将嫌疑人转移押解到临时羁押室的同时,并耐心向嫌疑人的亲属宣传法律,劝他们离开审判区。但犯罪嫌疑人亲属根本不听劝阻,仍继续冲击法庭,部分嫌疑人的亲属将审判庭第一道木门砸毁,冲到羁押室门前将铁门的钢筋扭弯,情况异常紧急。面对此情此景,刘学然身先士卒,用身体拦住羁押室的大门。犯罪嫌疑亲属将不满情绪发泄到他的身上,他不仅衣服被撕破,脸被抓伤,还两次被打倒在地,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但他正义凌然、毫不退缩,始终坚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与干警一起坚守,直到下午6时,在县公安局110和防暴大队出警的协助下,刘学然同志才带领干警将17名嫌疑人安全押解回看守所。他与干警的共同努力不仅预防了事态的恶化,且有效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真诚化坚冰,真情促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人民法官在开展审判、执行工作中要有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去化解社会矛盾。为此,刘学然同志在平时十分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执行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他不仅刻苦向书本学知识,更努力向实践要经验。2006年9月,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为摆脱执行工作的困局,化解信访难题,在全市三县一区开展集中交叉执行、清理执行积案活动。谯城法院的案件交叉给利辛法院执行。在谯城法院移交的案件中,有一“孪生案”是倍受市委、市政府领导关注的、历经六年无法执结的罗贤安与罗贤斌相邻关系、人身损害赔偿两案,此两案权利人均为罗贤安及妻母、被执行人均为罗贤斌及父母两家人。原谯城法院执行中已穷尽执行措施,被执行人罗贤斌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被判刑一年,其母因转移财产被刑拘两个月,罗贤斌及父母亲三人分别各被拘留一次,案件虽小,其代价极其惨重。措施虽然严厉但执行毫无进展。为执行这对“孪生”案,刘学然同志带领利辛法院执行小组进驻谯城。两件棘手案摆在他的面前,经反复审查阅卷,他认为:要执结这对“孪生案”全靠公权的强制力和法律制裁,根本达不到执行案件案结事了的目的。化解此类矛盾,必须人文执行。因此他带领执行干警56次前往案件发生地,深入当地干群中调查走访300余人次,了解矛盾的症结,并调动干部群众及双双当事人的亲属,一起做矛盾的化解工作。经他与干警的不懈努力,使双双情绪渐趋平和,最终双双满意地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这对“孪生案”的执结,刘学然同志深有体会:农村邻里纠纷案件的执行,干警必须换位思考,用良心办案,要真心为当事人、以真情对当事人、用真诚感化当事人。交叉执行结束后,亳州市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辑报道,亳州报以“不信东风唤不回”为题进行了整版报道,安徽省广播电台、电视台江淮行栏目组也进行了专题报道;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为他记个人二等功一次,同年被授予全省法院优秀法官荣誉称号。
退休不离岗,余晖献社会。刘学然同志在退休后,被利辛县人民法院聘任为特邀调解员,他常说“新时代,新征程,正是我这位老兵发挥余热的时候。我要更加努力工作,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调解中心两年来,共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例如,杨某某连续五年进京信访称县公安局包庇罪犯信访案件。被告杨乙是农村工程队包工头。原告杨甲是杨乙工程队领班。2013年6月杨乙承揽一项施工工程。杨乙与杨甲两人约定:6月7日早晨6时准时赶到工地现场放线施工。但杨甲当日因有一亲戚突然遭遇车祸需前往参与调解,忙乱中杨甲既未出工又未告知杨乙事由,6月8日杨甲仍未按时到施工现场,杨乙与妻子骑车赶到杨甲家去找。双方发生语言冲突、直至撕打。杨甲之母杨李氏闻讯出门上前劝阻,老太太在躲避杨甲、杨乙两人的肢体冲撞时,不慎摔倒,致右大腿肱骨伴右侧三根筋骨闭合性骨折。公安机关对杨乙违反社会治安的行为作出处罚:拘留5日,罚款500元。杨甲母子则向公安机关请求追究杨乙的故意伤害罪。公安机关2013年7月10日,对杨甲请求的刑事案件作出不予立案的处理决定书。杨李氏住院治疗三个月,出院回家疗养六个月后突发心梗去世。杨甲认为杨乙有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从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连续五年五次进京上访。给杨甲、杨乙所在乡镇的党委、政府、公安机关及县委、政府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此王市镇党委政府为消除此信访案件,向利辛县人民法院求助。
2018年6月1日,这一信访案件被导入并推送到利辛县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刘学然及时审阅案卷材料和相关证据,约见双方当事人,他们对老太太摔伤及后期死亡各执一词,毫无商量余地,此处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刘学然锲而不舍,经大量调查、摸底、走访,得知双方背后都有可以表态的人物。杨甲有一亲友于某某是邻县公安局干警;杨乙有一亲属在无锡开办一家公司身价上亿,在杨乙面前说一不二。因此刘学然决定从外围入手,刘学然托关系、找人脉,几经周折,找到杨甲亲友于某,通过零距离沟通,刘学然请于某从职责角度分析,我县公安机关对杨甲告杨乙的刑事案件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是否存在瑕疵?于某某承认从杨甲母亲摔伤后期死亡这件事,是无法追求杨乙的刑事责任的,但杨乙应当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此时,刘学然敏锐觉察到此案有望用经济补偿的形式得到解决。于是诚恳请求于某某做原告的说服教育工作,于某爽快答应:“一定尽力”。之后刘学然通过无锡的老战友帮忙,辗转找到杨乙的亲友某公司刘总,当刘总见到刘学然时,十分诧异,为什么老家的人会通过无锡的人来约见他?刘学然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希望他从中斡旋,化解两家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刘总是个爽快人,一肚子委屈,因亲戚家的事无故把他也牵扯进来了。他认为此事已经有过结论,杨甲要求追求杨乙的刑事责任,有点过分。刘学然与刘总一起分析:老太太的摔伤是否与杨乙惹是生非有关?老太太是因紧急避险导致摔伤,当事人依法应当按照责任比例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经过推心置腹的交谈,告诉刘总:“杨甲的信访案件是上级挂牌督办的案件,此案应经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头疼事。你离开家乡已经多年,是否应当为家乡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一份贡献”。请你站在杨甲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信访五年之久的案件,会不会不明不白的就息诉罢访了?应不应当给人家一个台阶下?刘总被刘学然的真诚打动,当场表态说:“工作我一定做,钱也由我来出,但此事必须有个终结了断”。刘学然立即表态:案件调解成功后,法院会给制作一个确认裁定书,确保两家人协议签署履行后,永无纠缠。之后,刘学然在约谈双方当事人时,他们情绪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多轮约谈磋商,最终杨乙给杨甲经济补偿6000元。协议达成履行之日。杨甲表示息诉罢访,2018年6月28日案件调解成功终结,一起信访五年的案件圆满化解。
刘学然同志是一位无愧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好党员,好法官。他一身正气,作风清廉,生活朴实,爱好健康,他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勇于拼搏,乐于奉献,他以自己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优秀党员、优秀法官的真实内涵。